忘忧草家园

标题: 红楼巷故事多续篇之七 [打印本页]

作者: 静电    时间: 2022-1-17 14:59
标题: 红楼巷故事多续篇之七
,红楼巷的好媳妇
     红楼巷宏华小区北楼二单元,住着一户姓张的,一家五口人。老两口,小两口,加一个上小学的孙女。这老张曾是郊区公社农业水利干事,困性直,过于讲原则,多年原地踏步。最后终于熬成个付社长,56岁才调县委机关,58岁时一刀切退了休,享受正科级待于。
    一刀切退休他十分不满,郁郁不欢,无名火没处发。因年轻常下农村,修渠挖沟引水总一马当先,身体棒啥也不在乎种下了风湿病,退了休病才慢慢的一个一个向外冒了。最让他难受的是右腿膝关节疼痛难忍,慢慢的脚不敢挨地,最后到了一挨地就钻心的疼。医院检查冶疗不知多少次,治疗方也变了多种,可总不见效。最后无奈去新疆医学院,那里的医生说:你这是多年的严重风湿,没及时治疗造成半月板坏死,动手术换了就好了。整个手术下来,加后期排异治疗,7万元就够了。
   老张一听7万元,就打消换半月板的想法。因为买宏华小区的楼房还欠着债,那里去弄这7万元钱去?拖到最后架起了拐杖。架起拐杖后走不了远路啦,下个楼也费劲,本来买粮买菜采购都是他的事,现在只好交班给儿子小张啦。可儿子在电视台工作,正赶上千家万户争着安装电视,忙的整天不着家,这任务实际上落在儿媳杨晓兰身上。做饭本也是老张的事,因老伴是农村的,会熬稀饭,烩菜,,现在也只好无奈交班给她,可总也不放心,就架着拐站灶前指导。因他总唠叨罗嗦这不对那不对,老伴一生气不干拉,他只好支撑着上阵。杨晓兰知道家里的情况,下班骑上自行车飞一样往家跑。一看公公在灶上,立即洗把手把公公换下来。
   杨晓兰也陪公公去过几次老干局,要求给钱去换半月板,退休干部是应该享受公费医疗的。可答复总是个人先垫上,回来慢慢报销。可始终筹借不到先垫上的这笔钱,这一拖又是两年。对正常人来说两年转眼即过,但对老张而言,那可是度日如年。开始架上拐杖扶下楼能慢慢走,渐渐的架着拐还得一人搀扶着才能走,这搀扶的人自然是他老伴。当老伴搀扶不住时,他只好坐轮椅了。
    坐轮椅下楼可是个大问题,杨晓兰能搬动轮椅,可背不动公公。可公公每天还非要下楼转转才行,杨晓兰只好要求老公晚上再忙也得先回家一趟,背公公下楼放轮椅上,先由婆婆推着去转,她赶快做饭随便扒几口带上女儿琦琪换婆婆回来吃,她和琦琪推着公公再转。有几次婆婆不愿意回去先吃,非要和老张一块吃不可。杨晓兰就用保温盒提上,老两口想吃就吃,不吃她自已吃。有时天气好她叫琦琪先陪奶奶回家,她就可推公公去文化广场看看节目多玩一会。
    杨晓兰在县收储公司上班,公司主要业务是收储粮食,供各面粉厂使用。她是一名质量检测员,一手托两家,既要为公司收合格的粮食,又不能叫农民吃亏,必须叫收家和卖家双方都满意。收粮季节正是日长夜短之时,规定是下午8点下班,可这时日没落,还有不少排队的车在等。农民辛苦人人皆知,来卖粮也不易,只好加班加点收完。这一加班加点就顾不了家啦,公公婆婆可就急的坐卧不安了,最后杨晓兰下决心要为公公动手术。
    跟老公一商量,还是钱卡了壳。杨晓兰坚持再背点债也得动手术,她舍脸东挪西借,总算筹了6万元,叫老公陪着公公去了趟北京,从北京回来老张行走恢复了正常,行走一正常,心情好精神爽一切正常了,又能担起买菜做饭的事了。杨晓兰也觉得轻松了不少,可报销还得她往老干局跑。因为公公去一次跟工作人员吵一次,事没办成自巳还气得肚子鼓鼓的回家。杨晓兰再不让公公跑这事,她自已去跑,最后老干局分三次总算把这次换半板该报的部分给报了。欠的债也慢慢还清了,一家人终于象正常人家一样过上安稳的正常日子。
    不知是老张的时运不好,还是杨晓兰生就是个侍候公公婆婆的命?琦琪上初二那年寒假,一天她出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她奶奶没等她回来陪着洗澡,不小心在卫生间滑倒摔坏了胯骨。老张先是吵她咋不等他回来陪着洗,知道她跑肚拉裤子里了,又悔恨的直打自已的脸。
    老太太也自感悔恨,常在心里暗骂自已无能无用,不如死了一了百了,活在世上也是给儿女增加麻烦。她有一个女儿,因迷上传销安利,闹的家庭破裂,几年不见听说又跑广西搞传销去了。现在能依靠的就是儿媳杨晓兰了。幸亏老张现在行动自如了,做饭陪护和儿子两人换着还能应付。杨晓兰叹命苦,但在婆婆面前还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强装微笑,问寒问暖,端水喂药。翻身擦洗,端倒便物,清洗下身,还是比两个男人好得多。她也知道公公和婆婆感情极深,恨不得守着寸步不离。杨晓兰怕公公累倒了,真到这一步更麻烦,强迫公公按时换班回家休息。可老张的牛脾气气一上来,谁陪护他都不放心.非自已守着不行。住院一个多月难为的杨晓兰偷偷哭了几次,无奈之下跟主治医生商量,在医院也是躺硬板床上慢慢养,回家养如何?三个月后再来复查,如能开刀换骨再开刀。主治医同意回家慢慢养,但说了句让杨晓兰从头凉到脚心的话:她伤的这个部位,目前还没那家医院能换骨!
     杨晓兰把这话藏在心底,把婆婆接回了家。老张能日夜陪老伴身边了,心里高兴了,还说以后去开个刀,象我一样走路没问题。可老太太心事太重,竞慢慢的患上了郁抑症。
    婆婆年老体弱,心绪又不好恢复的极慢,长期躺硬板床上,浑身上下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痒,时不时呻吟哼叽,有时她自已也说不清楚到底是那里疼。老张一听老伴哼叽,就心疼的手忙脚乱,赶快俯身问长问短,伸手在身上下乱摸乱挠。老伴有时还气的骂他.,你在身上乱胡拉啥?
   杨晓兰知道婆婆是躺久了浑身难受,但她神智尚清楚,应知道是那里疼。又怕她一个姿势躺久了压出褥疮,就给她上身给穿件棉质睡衣,下身脱光,以便排便时容易用接便器,同时也方便翻身,按摩,揉搓,擦洗。她再忙再累,晚饭后总要和老公轮流陪婆婆说话,想尽办法往婆婆心眼里说。侍候长期卧床的病人那一套知识她早学会,所以婆婆最乐意她陪着。公公是一个心眼对婆婆好,恨不得能替她受这个罪,但他侍候起来不得法,总惹老伴无端的生气。
    四个月后,婆婆在搀扶下终于能坐了起来,背后垫上被子也能坐不少时间了,这是恢复功能逐渐向能行走的方向发展。
   可让她下床练习走路确费了大周折,她忍不了一点疼,脚一沾地还没站起就疼的直叫唤。躺了四个月,腿脚走路的功能早巳休眠,现在重新唤醒这功能不经点磨难那能行?可老太太是个意志薄弱者,脚一沾地就疼的直叫唤。老张开始是面对面牵着手,这样不行又改为两手抱住,但面对面又走不开步。最后杨晓兰叫公公在后面抱住腰,她或者琦琪在前面牵着手,整个人几乎悬空了。儿子一回家他一人就能操作,他有劲,在身后把妈一抱,两脚离地再慢慢放下。一家老中少三代,费了一个多月时间,老太脚沾地终于不疼了,可走路还得人搀扶着,这事老张一个人就能还完成。
    当老张知道老伴不能开刀,象他一样那换骨时,开始是火冒三丈,骂天骂地骂医院。最后还得面对现实。只好深情的对老伴说:放心吧,我以后就是你的拐棍。
    琦琪也说:奶奶,我和妈还有爸,都是你的拐棍。琦琪虽这样说,但她年令小,.作业又多,给奶奶当拐棍的时候少之又少.她爸又每天下班很晚,真正给她奶奶当拐棍的,其实就是她爷爷和她妈。
    开始的两年,杨晓兰和公公两人合力,把婆婆搀扶下楼后,.由一人搀着右臂婆婆能一步一驱的慢慢行走。红楼巷虽不长,但由北向南是个下坡。所以出宏华小区只能向西走到地区畜牧局,第二天散步锻练再向东到市土管局。除阴天刮风下雨外,人们总能看到不是老张搀着老伴,就是扬晓兰搀着婆婆,蹒瞒跚跚慢慢走着。
    让老太太呼吸新鲜空气,见见阳光,跟熟悉的人说两句话,希望她心情好,恢复的更好点。
   老张搀扶着,人们看见不说心里也想,这老头对老伴真好!
   杨晓兰搀扶着,认识的人都说:这个儿媳妇真好!不认识的人会说:这个闰好也算养值了。
   如果这样下去,在天气好的时候,在红楼巷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老张搀扶是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恩爱,杨晓兰搀扶是儿媳妇为公婆尽孝道,也是好儿媳妇实实在在的典范。可老太太总不能从活着就是多余的,这个忧郁阴影中走出来,逐渐丧失了生活下去的欲望,终于有一天一个人搀扶着不能走动了。
   怎么办?杨晓兰突然想起婆婆下床学走步的情景,叫公公在后面用两手搀着腋下,她在前面牵着两只手自己倒退着走。杨晓兰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怕婆婆能下楼走上30米,50米也绝不能停下!上班时杨晓兰依然如故,可谁知她心中的苦呢?再难不示别人,再苦自巳抗着,这是她的原则。
    这一次红楼巷又增加了一道,暖心也靓丽的风景线,人们看到的是,杨晓兰双手托着婆婆双臂的肘部,慢慢的缓步后退,婆婆的左脚贴着地面,右脚费力的抬起向前一次迈不了10公分,靠老张在身后抱着推着,左脚才能贴着地面向前移动一点。过往的人心里敬仰着这个儿媳,同时也赞扬老张对老伴的爱心,也为老太太一生能遇到个好老公,好儿媳妇而庆幸。有人说咋不坐轮椅呢?可谁又知她那伤的胯骨已经坏死,根本不能坐。
    一年多以后,红楼巷的人再没看到过,媳妇和公公二人搀扶老太太的身影,她躺在床上了,而且脑子痴呆了,吃多吃少不知道,排尿排便不知道。杨晓兰在家还好,定时定量给婆婆喂水喂饭,掐好时间抱婆婆去卫生间,排完后给冲洗干净。并一再给公公交待,一定要定时定量喂水喂饭,掐好时间抱着去卫生间。可老张心疼老伴,总觉得儿媳妇喂的少,老伴没吃饱。杨晓兰上班一走,他就赶快捣鼓吃的喂老伴。他只知心疼怕老伴饿着,没想到她巳不知饥饱,喂多少吃少。躺在床上活动少,消化系统也渐弱,喂多了产生的后果不是上吐就是下泄。上吐还好处理些,下泄麻烦可就大了。老张也是70多岁的人了,心有余力不足,但还用尽他身上最后的力气,去切贴的关心。有时是手忙脚乱是越弄越乱,弄的一屋臭气冲天。
   杨晓兰下班一进家门,就知道又出事了,推开婆婆房间的门,床单,擦布.,毛巾扔一地,婆婆光着下身公公正在擦,公公看杨晓兰进来,边流泪边说:我真没用,真没用,,,,,杨晓兰立即和公公一起把婆婆抱卫生间冲洗,又麻利的换下床上铺的盖的,再把脏物拿卫生间去洗。把婆婆安顿在床上,开窗通风,喷洒香水,开换气扇。
   老张这人从年轻时就认死理,越老更是一贯正确了。任杨晓兰怎幺说,甚至琦琪吵他,他认准了老伴没吃饱,肚子饿,他总是偷着喂,他一喂准出事,可他也总不接受教训,根本也改不了。
   人常说:世间只有爹娘不嫌儿女屎尿臭,世间的儿女那个爹娘床前百日是孝子。杨晓兰非婆婆亲生,不但打破了婆婆媳妇历来不和的通俗,而且精心周到的侍候了婆婆8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
   婆婆驾鹤西去,似乎把公公的魂也带走了。开始是前言不搭后语,继之丢三落四,燃气灶打不着火,打着了又不知道关,最后是出小区门再走不回来。杨晓兰知道这是他思念婆婆过度,心绪絮乱向老年痴呆渐进的一个过程,是没办法医治好的。
   当公公真的痴呆了,比婆婆还难侍候。他虽痴呆但腿脚尚好,总想下楼去找老伴,只要一出小区就两臂弯曲着象抱东西,沿着以前搀扶老伴走的路线一直向前,嘴里颠三倒四的说着别人听不懂,又不连贯的话。琦琪放学早回家家看爷爷不在,就跑着下楼邀上几个同学去找,找上了他还不愿回家,因为还没找到老伴。没办法,杨晓兰上班就把门反锁上,可他在家折腾的更历害。只能断电断气断水,防止他捣弄出事故来。可卫生间的门得给他开着。卫生间,他的房间,厨房就是他的活动场所,每天这三个地方被他折腾的乱的没法说。到最后还光走错房间,有时还找不到卫生间。
     终于儿子无奈的说:把老爸送敬老院吧!
     杨晓兰说:还是我先停薪留职在家侍候吧。
     侍候公公可不同于侍候婆婆,毕竟男女有别,就是亲闺女也有诸多不便,何况她是个儿媳妇。杨晓兰摒弃这一切观。媳妇闺女有啥区别,公公亲爹都是亲人,老了不能自理了都需要人侍候,自已也有老的那一天。人家医院的医生护士,不也是细心周到的侍候非亲非故的病人吗!我侍候公公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人一生遇到的最开心,最高兴,最愿意无怨无侮,无私献出一切的事,就是看着自已的儿孙们一天天长大。
     人一生最怕遇到的最为难的事,就是自已的父母年老了,神智不清了,躺床了不能自理了。
     婴儿不能自理,可他带来的是希望!
      父母不能自理,可他们带来的是绝望。
      杨晓兰侍候完婆婆,又侍候公公,她明知是绝望之事,也要在绝望之中为老人尽心尽力多寻求回一点最后的快乐和舒适,为老留下多一点人生最后的尊严!
     红楼巷的好媳妇杨晓兰,孝敬公婆数第一!
作者: 水清木青    时间: 2022-1-17 17:24
摊上个好儿媳妇,既是公婆的福气,也是丈夫的福气。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