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新娘出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 [打印本页]

作者: 山色空蒙    时间: 2020-9-11 07:36
标题: 新娘出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9-11 07:40 编辑

新娘出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新郎巧对下联,成经典!
历史时光观察局
关注
2020-09-08-00:00





      有首歌唱的好,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而有些传统文化传承着传承着就没落了,甚至快要消失不见了!比如对联!
      据《中国传统文化史》所载: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现在公认的第一副对联是《蜀梼杌》所载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相传这副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所作,就在他写出这副对联的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派兵攻破了后蜀,掳走了孟昶,孟昶被押到汴梁后“七日而卒”,所以这算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作品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苟延残喘”的对联
      对联传承到现在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虽然至今仍然在延续,却只能算作是“苟延残喘”了,现在的人们除了在春节时象征性的贴一下春联,平常几乎不会接触对联,这使得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逐渐没落了!
对联之所以没落,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对联“上不了台面”,说白了就是认为对联不够“高大上”,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对联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学形式,“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所以对好对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极为考验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和急中生智的能力!
      给大家举个例子
      某年某月某日,一对新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婚礼仪式后,总算到了两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洞房花烛!新郎看着满面娇羞,人比桃花艳的新娘不由咽了口唾沫,恨不得马上与新娘“坦诚相见”,说时迟那时快,新郎一个“饿虎扑食”扑向新娘,却被新娘给拦住了,说道“要想得偿所愿,需得对出我的上联”,新郎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自信满满的说到放马过来!新娘随即出了一则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郎一听颇为吃惊,没想到自己的新娘如此有才,出的上联竟颇有难度,但新郎可不愿在新婚之夜就丢了面子,搜肠刮肚的思索了半天,一拍大腿,大叫一声“有了”,随即对出下联“强攻诺曼底,两线登陆”!新娘一听,大为满意,喜上眉梢,二人就此成就好事!
      我们来整体赏析一下这副对联
     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
     下联:“强攻诺曼底,两线登陆”
      从对联的角度来看,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符合对联的结构要求,再看对联的内容,新娘的上联可谓是颇有深意,其中包含有“娘子关”的典故,“娘子关”号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相传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时人称其所率领的军队为“娘子军”,其驻扎的关隘便成了“娘子关”,新娘以此为上联,意在向新郎“示威”,告诉新郎自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同时也表露了初为人妻的忐忑不安——“美人受惊”,颇为应景,若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出与之相配的下联!
      恰好,新郎就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所对下联与新娘的上联非常“相配”,其中也包含有一个典故——“诺曼底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强攻法国诺曼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郎以此为下联表达了自己志在必得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向新娘作出了承诺:二人结婚就像进行了一场“诺曼底登陆战”,而二人的婚姻也会在“战争”后迎来新的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娘正是听出了新郎下联中的深意,才喜上眉梢,大为满意的!
新娘和新郎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二人无意中作的一副对联竟成了经典,上下联都“引经据典”,而且都是军事方面的,更妙的是二人所引典故一中一外,一古一今,还能与当时的情景与二人的心境相契合,堪称“绝对”!
换作是你,你能对出新娘的上联吗?

小结:
      所以说,对联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市井文学”,反而极为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与急中生智的能力,其实对联是一种兼具“通俗性”与“高雅性”的文学形式,“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换句话说,对联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所以他的“受众群体”极为广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无不喜欢对联,达官贵人、文人仕子用对联来彰显才学,平头百姓用对联来消遣娱乐,所以说只有对联能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
只可惜如今对联这一瑰宝“明珠暗投”,逐渐没落了,这于我们而言乃是巨大的损失!



作者: 于心无事    时间: 2020-9-11 08:34
对联不好写,两行字表达一篇作文,没落是我们底蕴不足了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