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她就是方方,很个体,很个性,很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文本手法。作为一名作家,她当然可以一写为快,一吐为快。既然敢于表达,敢于发声,当然也在意广大读者们的阅读态度和评价,也会欣然接受大家的赞成和反对。作品是作家的“孩子”,是经过了“十月怀胎”的孕育,好与不好母亲总得接受这条“生命”。写作是作家的事,评价是读者的事,只要有反响,只要有议论,作家的目标就实现了。作为方方自己,我觉得不必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就坚持走下去。自己的历史让别人去评价吧,正如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作为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可以褒贬作品,不能无限度地上纲上线,更不可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一个阅读者最起码的品德标准。最近,我也看了一些网上的此类话题,对于4月18日网发《为什么对于方方日记有这么多争论,为什么围攻方方似乎还占上风?》一文,我作了“争议将使方方流芳”的留言,就这一现象来说,我个人认为无论赞扬与反对,方方已成赢家。哪个作品不期待自己的作品引起争议、引起反响!
就方方日记本身来说,那是她自己的一种表达,也是她创作风格的一贯呈现,写事实,记录底层平民的生活生存状态,反映一些人性矛盾和社会问题。看看她的《风景》,《万箭穿心》,这样写疫情日记应该不奇怪,很正常。再说了,弘扬正能量,抨击阴喑面是主旋律,而揭“伤疤”引反思,以便对症下药,还不是为了治病救人嘛!如果所记录的事实成立,选材角度、表现语言、文本结构等等,不过是个人的创作手法问题,是可以允许的。至于说被别有用心的人肆意歪曲、或另作他用,那真的说不上是方方的问题了。就像一把菜刀,咱用来厨用,人家要拿去杀人,跟刀有关吗?
所以我想说,我们大家都应以阳光心态来看这件事,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方方的创作初心,她抱着真诚来记真事,诉真情,她和我们一样,希望疫情中的武汉能尽早好起来,病痛的人们能尽早好起来。
其实,我们一直反感文学的教育功能,反对那些主题先行的所谓创作。我们喜欢的是文学的影响,感染和熏陶,是那种春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文学魅力,喜欢的是那些感情先行的创作。这当然要求作者要有平民立场,要有大众情感,说社会像说自己一样的真情实感。方方日记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新闻联播之外的东西,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疫情防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要扑下身子加倍努力。方方日记的贡献也许恰恰正在这里。所以我说“争议将使方方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