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咱也发泄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4
标题: 咱也发泄一下
沉寂了很久,发泄发泄。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4
为什么不可以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4
有什么不可以?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4
凭什么不可以?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5
就发泄了,咋地吧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35
和尚,来吧,叫我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1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1
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2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
和尚-国画狄少英作品
和尚-国画狄少英作品
谦和至尚的修行者。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2
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在印度是对亲教师的通称,而在中国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和尚神通,傥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院君王氏 ,夜梦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惊。”丁玲《母亲》一:“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参阅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释氏要览上师资》。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2
和尚有以下别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2
和,为三界统称。尚,乃高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槃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3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沙(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3
和尚或和阇羯磨。疏云: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传云: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到此土,什师翻名力生。舍利[2]  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又和尚亦翻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常近,受经而诵。善见云:和尚外国语,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明了论本云:优波陀诃,翻为依学,依此人学戒定慧故,即和尚也。义净云:邬波陀耶,此云亲教师,由能教离出世业故。故和尚有二种:一依教,即受业也;二依止,即禀学也。毗奈耶云:弟子门人,才见师时,即须起立;若见亲教,即舍依止。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3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3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如今一般对出家人的尊称为:“法师”。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4
可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Upadhyaya),“和沙”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律制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4
初出家的,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中国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也是笑话)。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阇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5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5
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发有三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三是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们一见到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后来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5
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其他仪式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只要剃掉头发,披上类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当和尚了。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5
那叫戒疤,表示受过戒.也不是每年一个.是三个,六个,九个或十二个。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6
有的和尚头顶上有一些经香火烧灼而留下的疤痕,这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明显的外在标志,于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凡和尚都要烧戒疤的。在一些扮演唐宋时代故事的电影或电视片里,出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和尚们都煞有介事地“烧”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6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6
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传戒时,规定受戒的人部必须用香火灼烧头顶和手指,以显示虔诚信佛的决心。这就是中国汉地僧人受戒时烧戒疤的开始。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6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7
就是佛教寺院召集志愿出家为僧尼的人,设立戒坛,举行授戒,使之成为正式僧尼。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7
从求戒者来说,出家为僧尼是要有许多条件的,比如个人志愿、家庭同意、身无债务、五官端正等等,这在实际上未必都做得到,但佛教要求如此。有志于出家的人,先要和寺院取得联系,在寺院中请求一位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师”。通过全寺僧侣了解和同意,然后寺院就可以收留此人为弟子,为他剃除须发,授沙弥戒(共有十戒),这就叫做“沙弥”了。沙弥,也就是汉地一般俗称的小和尚,其实,还算不得正式的和尚呢!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7
沙弥在梵文里的原意是勤策、息慈,就是应当勤受师父策励,息恶行慈。沙弥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二十岁之间。在这期间,他的“依止师”对他有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年满二十岁了,经过僧侣开会研究同意,召集十位大德长老,共同为他举行授戒仪式,这次授戒叫比丘戒,戒条比起沙弥戒来就复杂多了,共有250条,成为正式僧人的条件也因此算是备足了,所以又叫具足戒。从此就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资格。受比丘戒满五年后,才可以离开依止师,自己单独修道。除了沙弥戒和比丘戒之外,最后还有一种菩萨戒,有10重戒、48轻戒,但这不是必须受的,根据自愿。沙弥戒必须单独授受,比丘戒允许三人以下同时授受。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7
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惠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8
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8
元将,伯牙吾台氏。从讨李璮,战老僧口,斩获甚众。从攻襄阳,赞画有方。从丞相伯颜渡江,与宋军战于柳子、鲁洑、新滩、沌口。后二年围潭州,城破,诸将欲屠城,和尚力持不可,一城赖以全活。后官常德路达鲁花赤,复擢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使。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8
在老挝大部分男人小时候都当过和尚,5岁左右被送进寺院,叫NOVICE,跟和尚学习佛法、英语、法语和其他知识。如果20岁的时候还不离开寺院,就直接升为MONK,也就是正式的和尚。不过大部分的人到时候都会还俗,用受过的教育来找一份工作。对于一个老挝男人来说,如果没当过和尚,简直就是人生的最大憾事。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8
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时来中国传播佛教,深得敬重。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洛阳为他建造寺院。跋陀性喜幽静,孝文帝又在嵩岳少室山下为他建造寺院。这座寺院即如今的少林寺,跋陀是为少林寺的创立者和第一位住持。他在寺内翻经台翻译了《华严》、《涅槃》、《维摩》、《十地》等经,并度化了慧光、僧稠等人。年老后跋陀迁居少林寺外,直到圆寂。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8
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从广州登陆,到中国传播佛教。达摩渡长江入北魏境,先游历了洛阳,后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个石洞里面壁静修,时间长达九年。他依据大乘派教义,融汇中国精神,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被尊为初祖。在众多求教者中,达摩选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东魏天平三年(536年)达摩圆寂,葬于熊耳山,立塔于定林寺。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9
僧稠
昌黎人,俗姓孙。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实为师,后到少林寺拜跋陀为师。僧稠少时体质较弱,后发愤习武,练得拳捷骁勇,体轻身灵。他理解极快,学佛成绩卓着,被跋陀赞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他后来在嵩岳寺讲经说法,影响很大。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9
慧可
二祖慧可
二祖慧可图册
洛阳虎牢人,俗姓颐。他幼年出家,通晓佛典。四十岁时拜菩提达摩为师。为表求道决心,慧可竟用刀自断左臂,奉献达摩座前。感其赤诚,达摩授法器、赐法名,收他为传法弟子。慧可是为禅宗二祖。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养伤时的住所和石台,后成为二祖庵和养臂台,遗迹尚存。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6 20:49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和尚有四种,与法不与食,应住;与食不与法,不应住;法食俱与,应住;法食俱不与,不应住,不问若昼若夜,应舍去。阿阇梨亦尔。僧祇大同,有苦乐住别。”资持记释云:“法是本务,食乃旁资。有食无法,徒养于秽躯;有法无食,终成于慧命。圣制有以,何得不思?僧祇中,初明去住,彼亦四句,二去二住。不问而去同上无法无食;问而去有食无法;苦住有法无食,尽寿不应去;乐住有食有法,虽遣不应去。”(事钞记卷一〇·三一·八)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4-16 20:56
江畔钓叟 发表于 2017-4-16 20:35
和尚,来吧,叫我

你这不是撩闲吗

作者: 红尘一僧    时间: 2017-4-16 20:57
喝高了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7 08:36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4-16 20:56
你这不是撩闲吗

何谓撩闲?
作者: 可心儿    时间: 2017-4-17 11:42
{:57:}拼命的节奏啊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7 13:56
可心儿 发表于 2017-4-17 11:42
拼命的节奏啊

生日快乐
作者: 可心儿    时间: 2017-4-17 14:35
江畔钓叟 发表于 2017-4-17 13:56
生日快乐

谢谢您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7 16:08
可心儿 发表于 2017-4-17 14:35
谢谢您

不客气啊
作者: 可心儿    时间: 2017-4-17 16:25
江畔钓叟 发表于 2017-4-17 16:08
不客气啊

开心快乐
作者: 枕函香    时间: 2017-4-17 16:39
钓老今天闲着?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7 20:41
可心儿 发表于 2017-4-17 16:25
开心快乐

彼此彼此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17 20:41
枕函香 发表于 2017-4-17 16:39
钓老今天闲着?

百无聊赖,就想咬恁师傅一口,可是太恶心
作者: 枕函香    时间: 2017-4-19 20:53
江畔钓叟 发表于 2017-4-17 20:41
百无聊赖,就想咬恁师傅一口,可是太恶心

含一口盐汽水呗{:57:}

作者: 江畔钓叟    时间: 2017-4-20 08:13
枕函香 发表于 2017-4-19 20:53
含一口盐汽水呗

和尚油渍麻花的,恶心啊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