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读陈道明文字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12 08:27
标题: 读陈道明文字有感
本帖最后由 野叟疏散人 于 2014-9-12 08:27 编辑

引:【陈道明: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这个现象,在当代极为突出。其实这个现象自三国时代而来。我们知道,古代选拔官员都是“孝廉”“明经”。看名字就知道了,是要以道德修养为基准的。然而一到了三国曹操的政权,选拔人才可以不计道德修养,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因此在管宁割席的故事里,华歆这个反面角色做了曹政权的大官
背景介绍:
管宁:汉末人

管宁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管宁为龙头。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住于辽东。

管宁生活于汉末乱世,讲听学者诸多,影响甚广,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华歆:汉末人

华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华歆,东汉时投靠曹操,进宫刺杀汉伏皇后,是一个极其热衷功名利禄的人。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如今的官场,上下互媚、奸比朋党,也是由那个时代而来的。自古以来,官员都是淑良之士,被古书中称为“美人”。但是曹魏政权中“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这是诸葛亮骂王朗的一段话】。

有德有才,是高级品;有德无才是安全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曹魏政权之所以才三代即被司马所篡,因为他使用的就是危险品啊。



作者: 梦漪    时间: 2014-9-12 10:18
梦漪来学习了,都是道理,箴言。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12 10:50
梦漪 发表于 2014-9-12 1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梦漪来学习了,都是道理,箴言。

问好梦漪,早上好。

作者: 素月    时间: 2014-9-12 11:18
我们一般都把文人和清高相提并论,但两者确实不是一回事,这管宁和华歆虽然都是饱学之士,但在气节上却相去甚远。
从古至今这么多年,作为百姓来讲,道德的这杆秤始终没变的。
但作为一国的统治者,却必须以才能为重,三国时期,曹操被称作奸相,刘备相对就是忠良,对于这个忠奸划分,其实也感觉是相对的。王侯将相历来多世袭,其实都应该是有才能者居高。就如曹操,尽管他被人描写为奸佞之人,但他的才华和贡献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却是闪着独特的光芒。

作者: 倚栏听雨    时间: 2014-9-12 13:56
问好散人,感谢分享。
作者: 倚栏听雨    时间: 2014-9-12 13:56
德才兼备当然是最好,但未必能成真,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德和才,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还要看时代的选择。
作者: 梦漪    时间: 2014-9-12 14:01
野叟疏散人 发表于 2014-9-12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好梦漪,早上好。

下午好!梦漪问候了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12 14:08
倚栏听雨 发表于 2014-9-12 1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才兼备当然是最好,但未必能成真,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德和才,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还要看时代的选择 .

自己心中要有个谱儿,呵呵~~~问好倚栏听雨

作者: 知道不知道    时间: 2014-9-12 20:24
我的偶像,明叔
作者: 知道不知道    时间: 2014-9-12 20:25
文化和修养是两回事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4-9-12 20:49
问好散人,敬茶。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4-9-12 20:51
在散人文字里总是能学到许多知识,感谢您的分享,献花。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13 08:04
独泊 发表于 2014-9-12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散人文字里总是能学到许多知识,感谢您的分享,献花。

谢谢独泊支持,问好

作者: 色书生    时间: 2014-9-13 17:23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4-9-13 17:27 编辑

其实,这可能要分时代而言吧。如果是乱世,才肯定是第一位,毕竟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历代的开主君主,无不是这样做的。能办事则用,不能办事者,即使德满天下,也会避而不用。曹操如此,刘邦如此,近代的毛,也如此!

到了承平时期,用人的方法,又有所不同。德就会上升为第一位。原因,似乎也简单,稳字当头吧。

至于才德,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好坏,如果才能惠及众生,德能感化百姓,又会什么不好呢?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13 20:04
色书生 发表于 2014-9-13 17: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这可能要分时代而言吧。如果是乱世,才肯定是第一位,毕竟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历代的开主君主, .

恩,您说的也很对。和我诉说的都是宏观的情形中的,各说一部分而已。所谓各执一端而已。并不妨碍我们两个观点的正确性但是有才无德的人的使用确实是对使用者本身是一种危险。例如曹操被司马篡权。也就是时代退化了,有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就只能用有才的,德少点儿的,也就只好将就了。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大将。后世的人还能出来古代名将名相的风采吗?后世也是贪污腐败的比古代多得多。全因一个原因----退化了。管仲、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也就只有古代有了。近现代,真是没有。张少若说过:“这个世界的事,都是由庸人给办砸了。”【意思是这样,原句忘了。】但无论怎样,也要符合时代,不能说不靠时代谱的话。O(∩_∩)O~尽量还是选有德的吧,这是我的劝告,如果看官有一把手的话,那样对自己本身是有好处的。
例如,王安石重用吕惠卿,但反而被吕惠卿所害。历史上还有类似的自己重用了无德之人反被其害的例子。例如还有韩退之----总之我们使用人才要对自己好,还是最好要保证他的起码的德行。否则,小人反目,呵呵!~~~害的是自己。

作者: 轻轻、    时间: 2014-9-21 22:14
说的好,很有道理,欣赏学习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9-22 10:12
轻轻、 发表于 2014-9-21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好,很有道理,欣赏学习

感谢您的反馈
作者: 轻轻、    时间: 2014-9-22 10:27
野叟疏散人 发表于 2014-9-22 1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您的反馈

别客气,写得很不错呢,受用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